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以来,郑州市医疗保障中心党委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,以岗位风险管控和业务风险防控为切入点,聚焦经办管理、为民服务、基金运行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坚持刀刃向内,突出问题导向,健全防控机制,把牢三道“关口”、推进“三化”建设,有效构建管理科学、运行规范、监管有效的医保经办风险防控闭环。
严把“管理关”,推进岗位管控精细化。将医保经办领域83项经办业务与全市医保经办系统23类工作岗位紧密结合,在逐一定人、定岗、定责的基础上,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、工作标准、政策法规依据进行全方位核查,全面梳理业务流程、排查岗位风险、优化岗位设置,形成《郑州市医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清单(2024版)》,明确组织机构、业务运行、基金财务、信息系统、内控监督等5大方面、162个具体风险点,针对性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和监督评价措施,确保各项工作程序设置科学合理,各个工作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,实现岗位管理科学化、风险排查精细化、预控措施全覆盖。
严把“质量关”,推进业务内控制度化。狠抓医保经办内控体系建设,持续提升内控监督的质量和效益。坚持从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、联防联控机制、清单管理机制、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着手,做实、做细、做优顶层设计、制度机制、组织实施、监督考评等工作,推动风险防控制度化;坚持运用日常监督检查、专项监督检查、年度监督检查、第三方机构监督检查等形式,多措并举、多管齐下,把内控监督工作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,推动风险防控规范化;坚持以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为标尺,强化严的基调、严的措施、严的氛围,针对为民服务、基金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风和风险隐患,对标“六大纪律”,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经常点名、亮相、红脸、出汗,督促干部职工严格执纪、落实标准,规范经办、优化服务,推动风险防控常态化。
严把“安全关”,推进风险防控标准化。牢固树立大的基金安全观,围绕基金运行全流程,紧盯基金征收、运行管理、待遇给付等医保业务“关键点”,严格标准、细化规程,全力以赴防风险、保安全。优化医保费用征收标准,协同税务部门深化推进医疗保险费征收“统模式”改革,加强参保扩面工作,完善医保与税务、财政、银行等多部门间的记账、对账机制,推动应保尽保、应收尽收,确保账账相符、账实相符,实现开源增收,不断强化基金抗风险能力;规范医保基金运行标准,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统筹推进按病种分值(DIP)付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支付,建立“年初预算、按月预付、季度评估、适时调剂、年终清算”等支付管理机制,坚持与全市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实行“按月结算”,做到基金管理精准高效、资金拨付及时有序、费用结算公开透明,持续强化基金使用效能;严格医保资金拨付标准,全面应用医保费用审核“双随机”机制和“三审负责制”,落实全省统一的331条、9111项审核规则,对所有医保基金支出项目全部实行“智能+人工”双核验模式,进一步强化制度刚性和约束力。